附近招嫖约联系方式-400快餐三小时qq二维码,包小妹24小时电话号码,同城约茶接单上门服务

“广东好人”柳新祥:匠心制砚40载 用心用情雕琢端砚

发表时间: 2025-01-22       来源: 肇庆文明网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选树道德典型,弘扬传统美德,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了2024年“广东好人”推选活动。经各地各部门推荐、集中评审、网上公示,卢运柏等196名同志荣获2024年“广东好人”称号。
  1月13日起,肇庆文明网推出系列推文,为大家介绍来自肇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9位“广东好人”,通过学习模范事迹,汲取榜样力量!
  柳新祥:匠心制砚40载 用心用情雕琢端砚
  柳新祥,男,1959年9月生,端州区柳新祥端砚艺术馆馆长。他在砚田辛勤耕耘四十余载,是中国制砚艺术大师,中国古砚鉴定专家,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正高(教授)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柳新祥技能大师工作室也成功入选2022年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单位。
“广东好人”柳新祥。
  背井离乡赴砚都,实现端砚梦
  柳新祥生于江苏泰兴,1975年,高中毕业的柳新祥拜名师学习木雕、石雕工艺,仅用三年时间便出师了。
  1979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下属的中国砚文化研究所招揽人才,他凭借着过硬的木雕技艺顺利被录取,在故宫从事我国历代古砚、名家藏砚、宫廷“御用砚”的修复、仿制和研究工作。也正是在那里,他认识并爱上了端砚。在故宫里,柳新祥接触到了许多帝王将相使用的端砚,并被这精湛的砚雕深深吸引。
柳新祥正在雕刻端砚。
  他早闻端州是端砚的发源地,到端州去寻根溯源便成为了他的梦想。1983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柳新祥以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身份被引进到肇庆市从事端砚设计制作及古砚鉴定。他带着浓厚的“宫廷砚”雕刻风格,从首都来到砚都,却发现岭南砚雕的风格大不相同,宫廷砚雕讲究规矩方整、严谨对称,而岭南的砚雕风格更讲究因材施艺,根据石品花纹特点去构思创作。
  初来端州,人生地疏,语言不通也成为了交流学习砚雕的一大障碍,为了能融入到当地风情文化,他特地买了一本广州字典,每天晚上学习粤语,很快便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相互交流制砚心得,切磋雕刻技艺,取长补短,融汇多元砚文化艺术。在不断学习和创作中,柳新祥结合自身制砚技艺特长和对古砚的研究,独创出集“宫作”“苏作”与“广作”于一体的“柳派砚雕”。
  1994年,柳新祥踏上了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办起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端砚小作坊。创业初期,由于客源少,资金周转困难,经营很快就陷入困境,但柳新祥坚信自己的作品雕工精,有特色,他不屈服于现状,决定另辟蹊径走出去推销作品。
  于是,他背着几包端砚去北京、天津、上海、太原、西安等城市的古玩市场,或走街串巷或摆地摊推销,每次卖了钱就回来买石料。就这样,他默默地在砚田艰苦地耕耘着,用汗水和心血倾注于自己的端砚事业上。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位韩国的客商在北京看到柳新祥的作品,非常欣赏他的技艺,并且专门请了翻译,从北京远赴肇庆与柳新祥谈合作。
  随着订单不断增加,小作坊也逐渐发展成一个工厂,直到成立端砚艺术公司,最终建成肇庆市首个集研究、创作、参观展示、教学培训于一体的大型民间端砚艺术馆。
  磨砺十年,匠心打造传世之作
  每个艺术家都希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拿出传世之作,柳新祥也不例外。柳新祥作品风格独特,古朴厚重,刀法细腻逼真,共获得国家、省级大师作品评比金、银奖50余项。
  2003年,已经45岁的柳新祥觉得时机成熟,便开始谋划扛旗之作。他花了3年时间,在鼎湖区沙浦镇山尾村找到一块20吨重的宋坑端砚石料,砚石长约2500厘米,宽300多厘米,最高厚度超130厘米。柳新祥满心欢喜,立刻以220万元买下这块砚石,并雇请了230多个壮汉搬运,用3个月的时间终于将砚石搬运至工厂。
  面对着大料,各种雕刻题材在柳新祥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又被不断地否定,前后修改了100多次设计方案。经过反复推敲后,确定以中国传统的“鼓”形为创作原型,接着又花了一年时间完善设计。设计完成后,柳新祥带领着14个弟子便开始了这程创作之旅。
  按照原计划,这方需在5年内完成,但操作下来却发现工作进度超出了计划的预期。2008年,由于资金短缺,一时间连发工资和购买工具材料也成了大问题,弟子们也都垂头丧气,有的请假、有的辞职,创作工程不得不停止。这次制作难度远比想象的要大很多,有人提出以500万元资金购买这方半成品砚,家人、朋友也劝他放弃,这使柳新祥陷入了两难境地。
柳新祥与他的作品“鼓形龙腾盛世砚”。
  深思熟虑后,柳新祥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于是他再用了一年时间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并卖掉了一批老坑、坑仔岩等名贵原石料,所得资金用于制作开支。2010年夏天,停工两年后“龙腾盛世砚”制作复工了,工棚里不断奏响着铁锤凿石声和电动磨石声。但好事多磨,2012年又再次因资金短缺问题,制作陷入了困境。柳新祥果断低价变卖了房子,以维持工场运作。
  2013年11月20日,经过重重波折后,耗时10年制作的世界上最大最重“鼓形龙腾盛世砚”终于完成了!据不完全统计,10年期间制作团队共用各种雕刻刀15000余把,用废刻刀9000余把,各种电动机械工具120余台,雕刻工具配件10000余件。成为中国制砚有史以来用工最长,投资最大的砚雕巨作。
  柳新祥把在家乡学到的木雕艺术、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修复仿制历代“御用砚”的雕刻技术以及“广作”砚雕技法都巧妙地融入进去了,所雕刻的蛟龙、祥云、海浪纹饰均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弘扬端砚文化,传承端砚技艺
  岁月流转,初心如磐。继“龙腾盛世砚”这一巨作的问世后,柳新祥便将更多的精力倾注于端砚艺术的传承,他希望能够通过文字记载,让更多人了解端砚文化,将端砚技艺传承下去。
柳新祥正在悉心指导学生学习端砚雕刻技艺。
  这些年以来,他共发表端砚理论研究文章,如《古砚艺术与端砚文化》《浅论端砚石眼的艺术美》《砚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战略初探》《三足陶泥砚历史探源》等100余篇;撰写出版了《端砚》《中国砚台收藏问答》《端砚收藏与鉴赏》《砚风艺韵——柳新祥砚雕艺术》《砚台收藏入门手册》《中华砚文化汇典一端砚》等端砚专著;创作以端砚为题材的电影文学剧本《砚之魂》1部,并发表于《中国作家》杂志;一批端砚作品也被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广东卫视、安徽卫视、湖南卫视、肇庆市电视台及《参考消息》《环球时报》《人民铁道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等20多家媒体采访报道。
  柳新祥更是以“手把手”方式传授砚雕技艺,共培养砚雕弟子80余人,有多位弟子成为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其中,儿子柳飞更是子承父业,从事端砚创作10余年,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第十二届广东省新世纪之星”等荣誉称号。
  同时,柳新祥认为不同年龄段的人因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在砚雕创作上的审美也有所不同,年轻一代人并非不喜欢端砚,关键是对端砚的了解不够深入,所以应将端砚进行大力的推广和宣传,吸引年轻人主动去了解端砚,提高年轻人对端砚的喜爱度。其中比较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端砚推广到学校,让更多的年轻人深入了解端砚的历史、文化和技艺。
  作为高校的客座教授,他经常到各高校进行端砚相关知识的讲授,义务向广东省内外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生以及端砚爱好收藏者授课30余场,近万余人次受益,捐赠《端砚》专著1000余册,并把创作的“鸟巢砚”、“中华盛世·中国馆砚”等金奖作品,无偿捐献给北京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广东省博物馆、肇庆市博物馆等10多单位,弘扬端砚文化。
  深耕端砚行业四十余载,柳新祥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其创作的“鼎盛中华砚”、“太平有象砚”、“四足九龙砚”等20多件作品获得国家、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评比金、银奖;“鸟巢砚”、“中华盛世·中国馆砚”等金奖作品,分别被北京“中华民族艺术珍品馆”、“广东省博物馆”、“肇庆市博物馆”、“南京大学图书馆”等10余家单位收藏;“鼓形·龙腾盛世砚”成为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鼓形端砚,获得“扛旗”世界纪录。
  2009年7月获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颁发的首届“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荣誉称号。2016年6月获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四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17年7月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颁发的“2017年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荣誉称号。2018年11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9年8月获肇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颁发的“肇庆市高层次人才(B类)”证书。2020年7月获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颁发的“2019年度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2020年12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肇庆文明网 资料来源:肇庆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邝小云

Copyright ?2012-2024 www.bigassfan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肇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运行管理:肇庆文明网编辑部 肇庆市中新信息网络有限公司

E-Mail:zqwenming@126.com Telephone number:0758 - 2893866

LOGO字体由神韵字库提供